用艺术连接心灵:九十分钟的共融之旅
- Kit Louis
- Aug 14
- 3 min read

昨天,我有幸参与由 Beazley、MINDS 以及 The Red Pencil 共同举办的一场活动——一个充满艺术、欢笑与人际连结的下午。作为一名艺术治疗师,我受邀主持一场创意工作坊,参与者大约 32 人,大部分是患有唐氏综合征或智力障碍(ID)的成人,每位都配有一位来自 Beazley 的志愿者进行支持。
我们相聚在百胜楼二楼的 2F 房间——一个温馨的空间,仿佛正静静地倾听着大家的到来。各机构的热情欢迎之后,我先简单介绍了艺术治疗。与美术课不同,美术课的目标常常是学习技巧并让作品“完美呈现”,而艺术治疗关注的是过程——创作的快乐、自我表达的自由,以及探索内心情感的旅程。在这里,没有对错之分,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,就像在场的每一位一样。
对于志愿者来说,这意味着与普通的手工活动不同:他们的任务是协助而不是接管,是鼓励而不是纠正,并尊重每个人的节奏与选择。在艺术治疗中,目标不是让作品更“好看”,而是支持创作者本人。一条歪斜的线或一块“凌乱”的纸片,可能蕴含着与整齐的爱心同样多的意义。
当天的活动是“撕贴情感拼贴画”。参与者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或符号——可能是爱心、星星、雪糕,或完全属于自己的创意。接下来就是探索:挑选颜色与不同质感的纸,撕成碎片,然后贴在画纸上表达情感。颜色、形状、质感与符号成了我们共享的语言——每个人的理解和情感都是独特的。一个爱心,对某人来说是爱,对另一人来说可能是友情;一种颜色,有人感到喜悦,有人感到平静。
房间里的能量是会传染的。一位年长的女士自豪地画满了通往圣淘沙的彩色缆车,把欢乐串在纸上。一位先生创作了一列水果游行,最前面是他最爱的榴莲。还有人选择爱心,表达对朋友或对新加坡的热爱——新加坡 60 岁生日的喜悦仍在空气中飘荡。

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,唐氏综合征或智力障碍的个体往往在沟通、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面临挑战。然而,他们同样拥有非凡的品质:真实、坦率,以及不加掩饰的快乐感受力。作为社会成员,我们的角色是创造一个接纳与包容的空间——这不是施舍,而是承认彼此的共同人性。
那天下午,言语并不总是最清晰的桥梁,但连接通过别的方式自由流淌:眼神中的闪光、轻轻的感激之手、填满空间的微笑。当到了分享作品的环节,这群参与者给了我惊喜。在许多工作坊中,大家可能会羞于发言,但这里的每个人都毫不犹豫地走上麦克风,分享自己的故事。每一位发言之后,现场都会爆发出热烈而真诚的掌声。
这 90 分钟里,我们的路径交汇在一起。我们在色彩与形状、符号与质感的语言中相遇。我再次被提醒,艺术有能力剥去差异,只留下最纯粹的本质。
活动在一片笑容中结束——志愿者、参与者、主持人——那份安静的温暖一直伴我回家。我带着谦卑的心离开,感恩自己在工作中拥有这样一件工具,也很荣幸见证了艺术如何在不同的心灵间架起桥梁。
有时候,连接并不需要共享的词汇。只需要一个安全的空间,一些艺术材料,以及愿意坐在对方世界里的心。
Comments